新消费 即时零售补贴战,真正的赢家是谁?
即时零售补贴战,真正的赢家是谁?
创新零售社
2025/11/14
141

前段时间市场流传出一则传言:阿里即将退出外卖大战。传言阿里预计将持续降低外卖比例,补贴将向闪购端倾斜。这则传言虽然后续没有被得到证实。但是这则传言至少表面了两个预期。

第一是阿里和美团的情况都不算太好,补贴战双方都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持续打下去。

第二是阿里通过外卖端的短期补贴,已经部分解构了美团的运力端。在已经提升了单量密度的背景下,阿里的每单亏损也在缩窄并向美团看齐,在这种背景下是否还需要在外卖端进行大额投入是需要考虑的。毕竟阿里还是想通过外卖去撬动闪购的单量。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即时零售,重新洗牌》中,对于下半年的市场变化已经做过一些预判,那上半年已经过去了,即时零售大战棋至中局,阿里巴巴即时零售战略进展究竟如何?未来还有哪些新的展望和挑战?

-01-

即时零售市场进展

市场在经历了8月份的单量快速冲刺之后,10月份开始进行降温。最高单量从1.2亿单降至约7000-8000万单。

但整体上,可以认为阿里巴巴已经达到了第一阶段的战略目的。

具体来看,美团的部分运力端被阿里瓦解,阿里巴巴目前的每单盈利亏损约4元,相比过去有所缩窄。同时尽管阿里通过高德扫街榜进攻本土生活流量端,但是美团在到店端的商家壁垒却依然非常稳固。

重要的是,正如我们之前所判断的,阿里目前的非餐单量已经约在1400万单,非常接近美团的约1800万单量左右,符合之前我们的判断,就是在非餐领域阿里和美团会做到五五开的份额。

可以说在阿里达到了自己阶段性战略目标之后,出现了暂时的鸣金休兵和战略转向。

而下一步,对于阿里而言最核心的战略重心应该是:

1. 进一步带动主站流量

2. 扩大订单流转单量的规模

-02-

阿里即时零售业务新的展望

首先关于主站流量部分,近期的会议管理层表示强调闪购显著拉升手淘DAU约+20%,同时对广告和CMR也有正向带动。

第三方数据也有一定的侧面印证,QuestMobile最新的数据显示,7–9月外卖与即时零售将主站推至流量高位。淘宝App闪购入口7月月活近3.7亿,8月行业总日单从约1亿抬到2亿+的量级。

整体而言,我们可以大致判断8月份补贴最猛的阶段应该是闪购对于主站流量带动的峰值阶段,进入10月平台则开始转向服务与结构优化如超时保障、88VIP权益等,来做进一步留存,以更好的承接这一部分新增流量。

同时阿里的闪购非餐业务还远没有见顶,但是需要进一步优化供给,扩大订单流转单量的规模。

我们之前讲过,订单流转指当用户的收货地址附近正好有同款商品的门店现货时,平台会直接把原本走天猫/快递链路的订单改派给本地门店即时履约。

目前阿里正在部分品类与部分品牌进行积极测试。

从机制上,阿里已经把一店通多端的模型跑通,消费者可以选择门店配送还是DC仓配送。即,天猫品牌与授权门店接入闪购后,同步在淘宝主站、闪购Tab、饿了么、支付宝、高德曝光;货盘和门店被纳入就近发货、小时达的订单流转通道。其本质是把天猫旗舰与线下门店打成一盘货、一盘价、一盘营销的模型。

考虑到部分门店端人效配比、坪效、分拣效率等问题,阿里也在测试一部分品牌将商品推到阿里系的前置仓进行备货(类似名创的闪电仓模型)。

所以,未来3–6个月,我的整体预判是,阿里退出补贴的可能性是很低的,但是在成本和运力密度改善后,补贴结构性倾斜到到闪购端,在策略上也是合理的,这样既维持高频入口,又把补贴ROI拉高。

从具体策略而言。

第一,阿里会进一步优化补贴结构

继续保留外卖的低价入口心智,但更多把优惠券绑定到闪购频道、非餐品类、门店自配送/就近发货上,例如88VIP联动、超时免单等服务进行权益化。这能把外卖流量更稳定地沉淀成为非餐品类的复购。

第二,订单流转规模会持续放大

增加天猫品牌入驻闪购的曝光,主站搜索与会场给闪购加权,配合前置仓、门店履约节点的扩大,持续扩大门店即时发货的占比,持续优化消费者体验,因为这样才能真正让阿里在脱离大规模补贴的前提下让业务转起来。

当然在带动主站流量和扩大订单流转单量规模这两个关键战略上,阿里也毫无疑问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其一,进一步带动主站流量的核心,不在于进一步进行单量的冲刺,而在于如何做好主站的流量承接。

补贴节奏放缓之后,用户心智回归理性一定是必然。抖音直播的内容心智、拼多多的极致低价心智,还是会持续瓜分回流淘宝的用户时长,主站靠什么留下用户其实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同时主站、饿了么、高德、支付宝多入口并行,这既利于获客,但是也带来了内部的博弈。

其二,阿里订单流转战略也存在一定的执行难度,主要体现在线上线下一盘货的落地难度。

不同品牌连锁的 OMS、ERP 标准不一样,库存准确率、价盘一致性与拣货 SOP 也存在差异,结果就是必然导致时效和缺货赔付问题。因此我们也看到了,阿里阶段性还是采取了将品牌商家的商品推到前置仓进行处理的方式。

其三,目前阿里云和国际电商板块的盈利情况尚有不确定性,阿里集团在补贴端的力度和持续性也存在不确定性。

以中长期竞争周期来看,我认为对于阿里巴巴或者整个即时零售行业最大变数还是人工智能应用的进展。

坦率来说,短期阿里巴巴甚至尚不具备整合出一个准Super Agent(超级智能体)的能力,且目前的能力也很难服务于C端,最多服务于内部和B端。但是以中期的1-2 年维度来看,阿里是可能把 Agent 扩展至品牌运营、供应链、履约这些交叉场景,甚至是融入一部分C端场景的。

比如一个品牌商品在淘宝上下单,Agent 自动判断最优库存节点、配送方式、优惠券组合并触发。但是这个的基础必须是阿里在这1-2年就已经夯实了很好的线下履约服务体系,即前置仓/闪电仓+门店配送+前置化的DC仓。

写在最后

今天如果中国零售业、互联网行业的变化速度是以年为单位来展开,那即时零售行业的变化可能就是以月为单位来展开。

行业的变化确实是非常之快。可以预判,尽管今天美团和阿里闪购都被业内称之为即时零售,但是在未来,我认为两者会有截然不同的生态,对于品牌方而言,两个平台会形成截然不同的价值和定位。

美团或许在未来会成为所谓的场景电商。但是对于阿里,品牌方需要更多考虑主站流量承接力,即借主站流量作为品牌经营的阵地,把旗舰店的一盘货结构推向闪购,比如同价、同权益以及可分钟达。对于品牌方而言,也会采取不同的战略和打法。

免责声明:本文、图片均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线客服
您好,欢迎使用华道在线服务
在线时间:09:00~18:00
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0512-36606275 / 17768080505
电话咨询

0512-36606275
17768080505

邮箱

CDG-Marketing@chinadatagroup.com

投诉与建议
*姓名
*电话
公司名称
部门
*留言内容